夏季养心与文化之必然㈦
DING YU TANG
2020/5/23 15:02:33浏览:1083
前文讲到了夏季养心的关键时节,也提列了古人对夏季的喜爱和诗情画意的生活。相对于现代人一年四季常呆在空调房,古人更多了内心的宁静。由于某些原因,关于夏季养心的验房及药膳无法在本文向大家提供,今天只好与大家分享一些古人消夏暑养心的趣闻轶事,贻大方之乐!
夏季养心与文化之必然㈦
夏季气温高,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迫使人们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中,又是心气最旺的季节,人容易烦躁不安,心火愈旺,产生疾病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养心尤为重要。夏天养心要诀就是“慢“,不能劳累。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;只有减慢生活节奏,使心跳减慢、呼吸频率降低,生命活动的节奏才能慢下来,心脏才能得到休息。
夏季养心与文化之必然㈦
古人认为:夏性热,通于心。夏季气候炎热,心神易受动,人在夏天要特别注意内部通达,气机通泄,才能和于夏气,竞长不息。否则的话,恼怒忧闷,神情倦怠,气机不舒,有违夏气,疾病自然就会寻机生发,出现心神不宁。所以,夏季不可有过激之处,应保持愉快的情绪,安闲自乐,切忌暴喜伤心。保持心静,静则生阴,阴阳协调,才能保养心脏。
夏季养心与文化之必然㈦
时下《清平乐》大盛,我们先来看看宋朝时人们消夏的景象——北宋词人秦观说:“芳菲歇去何须恨,夏木阴阴正可人”。一到夏季堂前水池中红白莲花盛开,宽敞的前庭上,摆放着几百盆在南方引植成功的香花,如茉莉、素馨。殿内装有风扇,把花的雅香吹扰得满殿弥漫。殿中纱橱上,挂满一串串名贵进口天然香料制作的香珠串,幽香怡人。一般人家也爱悬挂茉莉、素馨等香花穿成的长络,入夜后,清香四溢,让人由此进入梦乡。可见以花香怡神养心是宋代夏季的时尚。
夏季养心与文化之必然㈦
唐代诗人刘禹锡喜欢在近水处纳凉,他有诗句曰:“千竿竹翠数莲红,水田虚凉玉簟空。琥珀盏红疑漏雨,水晶帘莹更通风。”其实,唐代早就有了供人消暑的凉屋,就象咱们现在的空调房。它一般傍水而建,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,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,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,然后沿檐而下,制成人工水帘,使凉气进入屋子。用当下的眼光来审视:这种凉屋既绿色又环保!——只是普通百姓很难享受到。而老百姓营造阴凉之法多是屋檐前挂帘子,院子里搭凉棚,屋子里放竹床、竹凳,床头上放石枕或玉枕等。
夏季养心与文化之必然㈦
“湖边一站病邪除,养心养性胜药补”。明代神医李时珍强调,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,而暑天气候炎热,往往使人烦闷、焦躁,容易“上火”,所以夏天钓鱼是不错的选择。。除了垂钓,古人的夏趣活动还有养金鱼、钓鳖、捕蛙、夏猎等。有水的地方就有细风,有树的地方就有阴凉。古人常能在炎夏轻易找到凉爽的去处。
明清以来,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莲子汤。莲子性味甘平,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,夏日常饮,能养神益脾。在清朝宫廷中,消暑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、杏仁豆腐、葡萄干、鲜胡桃、怀山药、枣泥糕等料制成,清凉爽口。
小贴士:
炎夏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,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如何在高温季节养护心脏尤为重要。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段,也就是午时,此时心经当令,是一天中最利于养心的关键时刻。实践证明在饭后半小时左右,如果适当地刺激心包经,可以增加心脏供血,有效地保护心脏。比如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,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,内关、极泉等穴重点按揉。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,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。此外午睡也可大大减少冠心病、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。即使睡不着,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。